在台灣,即便是迷戀北歐設計的人,大多也沒有聽過 Holmegaard 這個丹麥品牌,與 Eva Solo、Stelton、Rosendahl 這些耳熟能詳的丹麥居家品牌相比,他的工藝性質更為顯著,甚至品牌的歷史也比 Georg Jensen 來的更為悠久。
即便是知名百年工藝品牌,Georg Jensen 創辦人 1866 年才出生,那時候已經是 Holmegaard 創立 41 年以後的事了。
文章標籤

設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歷史建物是過去留存下來的結晶,現今除了作為古蹟開放給大眾參觀以外,歷史建物再利用的案例也越來越常見,作為展場、咖啡廳及博物館可以說是目前最常見的幾種形式,然而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與新的想像呢?
Westminster Arcade 是美國最老的一棟購物商場,過去曾非常繁榮的它,隨著網路購物的興起,跟許多其他實體的購物商城一樣漸漸開始沒落,Westminster Arcade 最終關門大吉,成為全美第一家關閉的購物商城。於 1828 年建成,在 1971 被列於國家史蹟名錄並在 1976 年宣布成為國家歷史地標的 Westminster Arcade,即使其內部商場倒閉,它的建築也不是說拆就可以拆的。建築格局方正,立面是典型的希臘列柱式造型,樓層數三層樓,一樓中央有猶如伸展台般的主走道,這樣的一棟建築除了商場還能拿來做甚麼呢?
文章標籤

設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新的一年到來,似乎總是可以讓人期待這一年的精彩,而在 2015 年結束時,CNN 也羅列了全球的 2016 新城市地標,讓許多人在靜候著前一年離去時,多了一分期盼,而 9 個新地標中,就有兩個位於台北,你是否已經知道是哪兩個了呢?
當中較為特別的,便是陶朱隱園,與其他新地標較為不同的,是此建案並不是公共建設,而是信義區的豪宅,陶朱隱園邀請了法國建築師事務所 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 與台灣建築師事務所元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,將建築物變成一棟垂直的森林,兼且是一棟會扭轉的垂直森林。以順時針扭轉的建築物本身,除了外型特殊,也提供了台灣首間特殊的住家設計:車梯。以瞄準金字塔頂端的客群,陶朱隱園的車梯可以提供住戶運輸大型的藝術品、裝置品甚至是超跑等奢侈品,並且每戶皆有空中庭園的規劃與設計,讓住戶可享受足夠的綠意。這樣豪華的住宅能成為全球新地標之列,絕對不僅因為其外觀特殊、多麼奢華,陶朱隱園更是一棟環保綠建築,有固定大小的露臺及花園,便是綠化的重點,建築更有有機垃圾、水回收、太陽能發電系統,以環保建築成為此次九大地標中,相當搶眼的設計。
文章標籤

設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美食當前,只能以平視、俯視拍照打卡,是否已經感到厭倦?每每吃完,是否也忘了當時的感動。美食的意義是純粹的滿足生理需求嗎?身處柏林的 Nora & Laura 這對同性戀人的日常生活,不僅製作與享用,而是將她們的生活建立在美麗的餐桌與食譜之上,有趣的是,每張照片背後都像日記一般,紀錄了她們所見所感。
Nora 本身主修服裝設計,在此負責(美食)設計,Laura 則是專業攝影師。會有 Our Food Stories 的誕生起自 Laura 對麩質過敏的症狀,於是她們兩人攜手以健康素食與無麩食品的概念,打造了一連串美麗又好吃的食譜。
文章標籤

設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些公車站牌,將要一掃普遍認為共產主義國家基礎建設造型乏善可陳的刻板印象。加拿大攝影師 Christopher Herwig 在 2002 年騎著他的單車從英國倫敦直到俄羅斯聖彼得堡的長程路程中,沿途發現了這些不可思議的公車站,於是他花費 15 年,穿越近 3 萬公里,造訪舊蘇聯的 14 個國家,拍攝超過 1000 個站牌,進行這項公車站記錄計畫。
部分獨特造型的公車站興建於在二次大戰期間,當時意識型態獨大的氛圍籠罩了生活所有層面,包含藝術和建築等,但唯獨這項由當時建築系學生和藝術家共同合作的計畫,意外地逃脫出嚴格的管制,在當地政府協助、沒有預算和設計的限制下,留下這些令後人驚嘆、兼具藝術和實用性的作品,也見證了過往當地政府對於創作的全力支持。直至今日,從公車站建築體上見到的新漆印記,表示這些公車站仍有人努力保護維持著,像是盡全力保護著昔日的榮耀,替創作者保留下不朽的藝術驕傲。
文章標籤

設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潟湖是一種因為海灣被沙洲所封閉而形成的湖泊,海灣的出海口處因為泥沙沉積而形成了沙洲,並使得海灣與海洋分隔,成為了湖泊。通常潟湖大多位於海邊,設計師 Alexandre Chapelin 卻透過設計,巧妙的將潟湖化為三款美麗的水藍色矮桌 Lagoon Tables,充滿夏季風情。
文章標籤

設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自然的一切事物,森林的寧靜、海洋的浩瀚、細軟的沙子、清澈的溪流等,都是那樣自然而純粹的存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而我們只是需要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。然而春去秋來,隨著季節更替,大自然的景色又會轉換成另一面貌。
人們常說,藝術源自生活,而藝術家的靈感同樣啟發自生活,藝術家兼設計 Sebastian Errazuriz,從聖地牙哥街道上收集了從原生樹折斷而倒下的分支,帶回工作室整理再創作,把樹枝修改成可以貼近牆面的型態,裝上新的玻璃架子,就成了一個書架,也是一件具觀賞價值的家居藝術品。
文章標籤

設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本當代藝術圓點女王草間彌生,2015 年在台灣完成了亞洲巡迴展的最終站,首站於二月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大家見面,6 月移師台中國立美術館展出。展場裡以紅底白點的巨型氣球,散落在空間裡。眾多作品有數以萬計的圓點,呈現在眼前,真實感受到草間彌生的創作爆發力 !
這一次的拍攝案,同樣使用了圓點的概念來進行實驗性拍攝,以「飄移的圓點」玩樂過程,來呈現鏡頭下真實的自己。
文章標籤

設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彩虹總是瞬間即逝,抬頭一望在不知不覺中便消失不見,溫暖美好卻無法存留。藝術家 Gabriel Dawe 發揮精彩創意讓這幅影像得以永久存留,用的竟是近百公里長的絲線。擅長以絲線創造如夢似幻裝置藝術的他,運用 15 種顏色的絲線打造 5.7 公尺高直達天頂的彩虹彎,留下了這片永遠不會消失的室內美麗彩虹。
這次在華盛頓展出的「Plexus A1」在實體絲線中竟有若隱若現的非真實感,呈現近乎如光一般的色彩暫留。乍看之下好像只是將絲線拉直的藝術品,實際上,無論在結構或是技法都極為複雜。系列作品名稱物如其名,「Plexus」譯為錯綜複雜的網狀組織,Gabriel Dawe 自製巨大棒針穿縫這片彩虹瀑流,每一條絲線必須與上千條其他絲線交叉連結,才得以呈現立體的圓弧結構,以及線與線所呈現出來的張力。
文章標籤

設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文章標籤

設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